## 生鮮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難題
凌晨三點,咸西農批市場燈火通明。
老王正麻利地將剛到的青菜分揀裝筐,他必須趕在六點前完成所有訂單的分裝。
這批蔬菜要在早高峰前送達城區二十多個社區網點,時間掐得比秒表還準。
蔬菜配送較怕耽擱。
從田間到餐桌的每個環節都在與時間賽跑,特別是最后三小時的社區配送,堪稱行業較難啃的骨頭。
冷鏈車要像毛細血管般深入街巷,既要避開早高峰擁堵,又要保證葉菜不蔫、鮮肉不化。
有經驗的司機都備著三套路線方案,隨時應對突發的交通狀況。
保鮮技術是這場競速賽的決勝關鍵。
現在不少配送中心用上了真空預冷技術,能讓剛采摘的蔬菜在十分鐘內從30℃降到4℃。
但真正考驗功力的是"最后一公里"的保溫配送,那些印著溫度計的泡沫箱,裝著的是生鮮行業的大學問。
有配送員開玩笑說,他們抱著的不是蔬菜箱,根本就是移動的小型冷庫。
社區團購的興起讓配送模式發生質變。
過去是批發市場到超市的粗放式配送,現在要精確到每個小區的自提點。
某社區團長透露,他們甚至要根據住戶作息調整配送時間,上班族多的社區要趕在七點前,老年社區則可以稍晚些。
這種精細化運營讓損耗率從原來的20%降到了8%以內。
生鮮配送員都練就了特殊本領。
他們能單手給萵筍綁保鮮膜,用眼角余光檢查草莓熟度,甚至通過泡沫箱的涼氣判斷冰袋是否失效。
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,恰恰構成了**餐桌新鮮的關鍵防線。
當消費者傍晚拿到還帶著露水的菜心時,背后是整條供應鏈上百人24小時不間斷的接力。
您是第11002903位訪客
版權所有 ©2025-07-05 粵ICP備2024200831號-1
廣東食安膳食管理服務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權利.
手機網站
微信號碼
地址:廣東省 東莞市 長安鎮錦廈綜合市場
聯系人:鄭先生先生(經理)
微信帳號: